点腐蚀有哪些特征产生?
(1)点蚀多发生于表面生成钝化膜的金属或表面有阴极性镀层的金属上(如碳钢表面镀锡、铜、镍)。当这些膜上某些点上发生破坏,破坏区域下的金属基体与膜末破坏区域形成活化——钝化腐蚀电池,钝化表面为阴极而且面积比活化区大很多,腐蚀向深处发展形成小孔。
(2)点蚀发生在含有特殊离子的介质中,如不锈钢对卤素离子特别敏感,其作用顺序为Cl->Br->l-。
(3)点蚀通常在某一临界电位以上发生,该电位称作点蚀电位或击破电位,又在某一电位以下停止,而这一电位称作保护电位或再钝化电位。当电位大于点蚀电位时,点蚀迅速发生、发展;电位在点蚀电位与保护电位之间时,已发生的点蚀继续发展,但不产生新的蚀孔;电位在保护电位以下时,点蚀不发生,即不会产生新的孔蚀,已有的蚀孔将被钝化不再发展。
金属材料点腐蚀测试方法
金属材料的耐点腐蚀性试验方法一般选择ASTMG48方法A—三氯化铁麻点腐蚀试验。具体试验方法:按试样表面积提供至少5mL/cm2(30mL/in2)容量的溶液。将烧杯移送至恒温浴槽,并使试验溶液达到所需恒定温度。实验时采用的温度推荐为22+2C和50+2℃C。将试样置于玻璃吊兰架,待试验溶液达到所需温度后,将吊兰架和试样浸没于试验溶液中。在整个试验期间保持溶液恒温。用观察玻璃盖封盖试验容器。合理的试验周期为72小时,但是,根据试验者的判断,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案,取决于被评估的材料。取出试样,用水冲洗,并在流水下用尼龙硬毛刷擦洗,去除腐蚀物,浸放于丙酮或甲醛中,然后在空气中干燥。在难于去除深麻点腐蚀物情况下,可采用超声波清洗。称量每一试件,精确到0.001g或更高,并保存供检查。
金属材料项目
物理性能:拉伸、弯曲、屈服、疲劳、扭转、应力、应力松弛、冲击、磨损、硬度、耐液压、拉伸蠕变、扩口、压扁、压缩、剪切强度、磁性能、电性能、热力学性能、抗氧化性能、密度、热膨胀系数、弹性模量等。
环境可靠性能:大气腐蚀、晶间腐蚀、应力腐蚀、点蚀、腐蚀疲劳、人造气氛腐蚀、盐雾试验。
工艺性能:细丝拉伸、断口检验、反复弯曲、双向扭转、液压试验、扩口、弯曲、卷边、压扁、环扩张、环拉伸、显微组织、金相分析。
无损检验:X射线无损探伤、电磁超声、超声波、涡流探伤、漏磁探伤、渗透探伤、磁粉探伤。
失效分析:断口分析、腐蚀分析等。
金相检验:宏观金相、微观金相(SEM、TEM、EBSD)、晶粒度评级、脱碳层深度、非金属夹杂物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