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年的9 月相关工作人员就已经圆满地完成了《通用硅酸盐水泥》报批稿的工作,但是又经过一段长期的协商讨论,较终才决定于2007年的年底正式发布,于是国家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2007)于2008年正式开始实施,这一工作的进行将是我国建筑施工行业的重大转折,其覆盖了水泥的生产、科研等各个领域。特别是研究与生产水泥的大型企业,在研究与生产中,每一步工作的进行都必须按照这个新标准进行,以保证水泥产品的质量。
其实早在2002 年的时候,国家质检总局与国家建设部就联合对我国的混凝土的结构设计制定了相应的标准,甚至在规定中,对混凝土中氯离子的含量做了详细、具体的规定,而且在2004 年的时候,两个部门又联合发布了针对建筑结构技术的相关标准。在这个标准中,对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方式做了详细的介绍与规定。这些规定与标准的制定将会对我国水泥行业,乃至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起到关键的作用。
1 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来源
1.1 来自于水泥中的氯离子
氯盐是水泥生产中较为廉价且来源丰富的原料之一。它是水泥生产中常见且效果较好的增强剂,可以把水泥的强度大大增加,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其还能降低水泥中水的结冰温度,以防止水泥过早地结冰,对水泥的质量造成影响;它还可以做燃料煅烧的矿化剂,可以降低燃料的烧成温度,这样就可以避免能源的浪费,降低投入的成本,以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水泥中氯离子的主要来源是原料、外加剂等等。在原料进行煅烧的过程中,大量的氯离子会被排出去,残留的很少。在我国一些新的标准中,氯离子的含量不得**过0.06%,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水泥的质量